疯狂试爱

繁体版 简体版
疯狂试爱 > 摘星之路[选秀] > 第92章 第 92 章

第92章 第 9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是挺传奇的,”齐路遥沉默片刻,便顺着他的问题说下去,“……之后就遇到了顾景川前辈?”

实话说,这一小段故事,其实包含着并不小的信息量。

于是齐路遥本来还想说点别的。比如一点迟到很多年的安慰,又比如“所以你哥哥其实是在镜头前骗人”、或者“原来你打电话是为了确认他们的想法是不是真的变了”这样恍然大悟般的发言。但觉得放在此情此景下,有些莫名的不合时宜。

干脆不说了。

“那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靳羽回答道,“我第一次见他,是在T市的市中心一个叫月光广场的地方。是那种市民广场,街边很多卖儿童玩具的地摊,也没人管。他就坐在那一块,一个人一把椅子,旁边立了个牌,写了四个字,‘收购故事’。”

虽然没有见过顾景川本人,但毕竟看过照片。齐路遥试着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就觉得有些神奇:“这真的是现实中发生的场景吗?听上去像是什么小说或者童话里的片段。”

“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但我真的很缺钱,所以上去问了。我说,”靳羽继续说,“我有很多故事,请问你是现金收购吗?”

“这句也有种小说感——然后呢?”

“然后他说是的,不过看质量决定价格。所以我准备把我那一年的各种神奇见闻都讲一遍,”说着说着,靳羽自己都笑了起来,“说到一半,他说他现在没有那么多预算了,给我留了个联系方式,所以就认识了。”

“单听好像街头诈骗啊,”齐路遥也不由自主跟着笑,“后来你就靠着这笔钱生活了吗?”

“那倒不至于,我的故事也值不了那么多啦,”靳羽摇头,说,“后来他说,人不能连义务教育都不接受完,所以又给了我赞助了不少——我那个时候才知道,他出来搭地摊的时候,真实身份居然还是个离家追求音乐梦想的富二代,所谓的收购故事,其实就是一种寻找灵感的手段。”

“所以你也走上了这条道路?去学音乐?”

“算是吧,当然其实没那么纯粹,更多还是出于生存的考量,总觉得我应该早点还上那笔钱,况且我成绩也很一般——读书对当时的我来说,可算不上好出路。”

可能是觉得手上有点空,靳羽顺手拿起齐路遥放在桌面上的中性笔,一边转笔一边继续说:“后来看他写歌发网上有人出钱收购,所以也准备跟着学。再后来才意识到,不是所有人都能靠着这条路赚到钱的,这远远比读书更难——好在我居然还算有点天赋,挺幸运的。”

齐路遥:“所以后来就用假名在网上卖歌了?”

“嗯,毕竟,”靳羽说,“如果知道网线对面的人只有14岁,谁还会信任啊。”

“好……了不起的人生经历啊。”齐路遥沉默思索着用词,最后说出来这么一句。

但这话很大程度上发自真心。

靳羽所讲述的故事和齐路遥自己的人生经历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虽说他也有同他一样长期在外跑来跑去的“非常规”成长轨迹,但他始终跟着爱自己的父母,始终被很好地保护着,断断续续却也安安稳稳地读书升学,业余靠着爱好和一腔热血做兼职练习生。

所有抉择都有人支持,所有行为都有后盾。

但靳羽没有这些。

齐路遥一早就知道这人的经历多少不顺,也有实际上能拼凑出大部分故事的猜想,但实际听来依然有种很怅然的感觉——尤其是当这份故事与金钱、成绩和生存搭上边时,这种距离感和真实感的交叠才让他多少内心很复杂。

当然,靳羽此刻愿意说这些事,也同样让他内心复杂。

这样的长篇大论毫无疑义堪称是袒露真心,与他们平日里说到关键处就靠心灵感应的模式彻底背道而驰——虽说两人往往都能get到对方潜在的台词,但与直接开口终究不同。

齐路遥的人生轨迹对方很清楚,但他也清楚这多少是因为他本人并不顾忌于谈论那些本就光明和顺利的过往。

而对方不一样。这种经历无论放在谁身上、无论是否被当事人发自内心和解,都说得上是童年创伤的程度。

或许是因为今晚的视频刚好调动起了情绪,又或许是因为自己刚好追了出来——从而有机会成为这份故事的倾听者。

齐路遥不知道对方是出于什么目的讲述这些故事,但也潜意识感知到那些在曾经无数次共享秘密的经历中潜移默化般变得逐渐脆弱的、属于他们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在这种坦诚的氛围中开始分崩离析。

不知道明天一觉醒来你会不会后悔说了太多话——齐路遥望着靳羽的侧脸,心想。

希望不要。

不过,回到写歌这件事。虽然靳羽自己只用了“有点天赋”这样的形容,但齐路遥心知,这人可不仅仅是“有点天赋”。

如果说自己的天赋都点在了学习力上,那靳羽的天赋就更直接地落在了“音乐”两个字头上。

——虽说他也有一些别的擅长的事物。

选秀的赛制留给原创能力的展示空间很有限。即使是有原创组的二公,也是靠的五六个人的配合,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但靳羽那些未曾展示的独立创作作品,以及一些自己承认的曾化名卖出去的商稿,齐路遥在宿舍夜聊中听他说起过——虽然很多是被舒卓然问出来的——当然也悄悄搜来听过。

或许是见多了各领域top之后的直觉,他总觉得,这人同样会在这条路上走很远——如果他愿意,可能是远超过拿完三大奖的成就。

只是对于在节目的最后阶段呈现真实实力这件事,靳羽本人似乎还没有那么热衷。

虽说有个现成的机会,但他本人却是另有打算。

-

“所以你准备唱什么歌?”讲完故事后两人就开始了工作,齐路遥一边整理这几天靠着闲暇时间产出的手稿,一边随口提问,“也计划自己写吗?”

“我不唱歌,”靳羽坐在旁边的钢琴凳上,在琴键上敲了一串音符,然后停下来说,“我选dance组了。”

齐路遥这次是真的有点意外:“啊?为什么啊?”

“你能去vocal组,我为什么不能去dance组,”靳羽反问一句,才正面回答问题,“我有确定想选的曲子了,Escape in the rain。”

“怎么突然想到选世界名曲啊。”齐路遥回身,眨眨眼调侃一句。又顿了顿,问,“版权能解决吗?”

《Escape in the rain》这首歌挺出名,是那种说名字没几个人知道,但是放旋律会让不少人直接跟着唱完的出名。

原唱是Reliki乐队——这个乐队成立和解散都是在00年前后,本身也不出名。即使是产出过好几首一度风靡大街小巷的曲子,但从创建到解散都始终诡异地没什么人气,典型歌火人不火的代表。

“应该可以吧,今年蓝台的跨年不是有人用过他们的曲子,”靳羽侧过身去,继续按琴键,神色有些散漫,但动作看上去还相当专业。这次齐路遥听出来了,靳羽弹的就是这首歌的副歌部分,“我当时从小镇上搭顺风车出来的那天晚上,车载音响播了一整夜这首歌,所以记忆很深刻。”

“Escape in the rain,听上去确实挺应景,”齐路遥说,“所以那天晚上不会真的下雨了吧?”

“没有,是晴夜,”靳羽笑起来,“没下雨也没有云,而且星星很亮。”

齐路遥在纸上写写画画,算是终于整理好了稿子。好几页,都是最近几天临时记下来的想法,一眼看上去有些混乱,放在一起倒也能拼凑出近乎完整的思路。

主题最开始的构想一样,是写给粉丝的歌。但是重点并没有放在一般惯用的“感谢”上,而是更接近于讲述彼此的故事,同时描述和探讨双向的交汇和联系。

这一主题,来自于几个月里与粉丝们的每一次交集——从舞台上看到的蓝色灯光和呐喊声铺就的应援,到舞台下的、他在厂里收到的每一封粉丝来信。偶像和粉丝的关系本身就是相当多元化的,可以是表演者和欣赏者,可以是倾诉者和倾听者,也可以是对彼此怀抱着不同爱意的“陌生人”。

从真正走向观众视野的那一天开始,虽然一直没有明说,但齐路遥知道,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大家对于“偶像”身份的认知都在发生着更新。

站在这个位置之前,所谓的“双向爱意”,其实也就像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只有真正体会到被许多人寄予喜欢和向往的感觉后,才能逐渐明白偶像对粉丝的爱的真正含义,以及潜藏于其中的意义和责任感。

至于旋律。

在厂里的几个月里,他也录了不少偶然出现在脑海中的片段灵感。

于是齐路遥准备从这些片段中进行整合。

其实现写也不是不可以。但或许是他潜意识里有一种认知,将这些能够记录他在厂里三个月的成长轨迹的片段,作为在这个节目的毕业solo,会显得更有意义一些。

靳羽弹了两遍找了点感觉,就去隔壁空的练习室琢磨他的编舞去了,留齐路遥一个人独自使用整个设备室。

独处的环境总是容易激发灵感。

其实对齐路遥来说,这样一个人在设备室的时间还挺多的。或许是从动了提升创作能力的念头后,这里就变成了他在整个园区里,除了宿舍食堂练习室以外最经常的去地方。不仅如此,整个厂里,但凡有一些创作能力的练习生连同导师,都多少被他拉着进行过探讨。

处在生存游戏的紧张环境下,谁都想不顾一切更进一步。或许方向不同,但每个人都在切切实实地、飞速进步和成长着。

-

练习楼四楼角落的一片孤灯,一直亮到了凌晨三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